聯系人:解女士
電話:0535-4832362/4832360
手機:15153561732
郵箱:ytbaobeisw@163.com
地址:煙臺市開發區深圳大街79號
網址:www.libanxian.cn

經過30多年的科學研究,哈佛醫學專家康景軒教授歸納總結出三個重要的異常病理改變是一系列現代慢性疾病的共同發病基礎。它們分別是:慢性低度炎癥、脂肪合成增多、腸道菌群紊亂。
慢性全身性低度炎癥會引起的后果:一方面,持續的炎癥可能對人體內的細胞和組織造成損傷;另一方面,它產生的物質可以誘導一些病理基因的表達,從而構成了疾病發生發展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和基礎。
控制消除慢性全身性低度炎癥,是防治疾病的關鍵。
脂肪合成增多:脂類代謝在慢性炎癥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失衡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異常病理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脂肪合成處于一種動態平衡。
但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不合理飲食結構促進了脂肪迅速大量的合成,過量的脂肪合成往往是腫瘤細胞快速增長所需要的重要條件,為腫瘤細胞生長營造了一個合適的“溫床”。因此,脂肪合成增多是第二個重要的病理改變。

腸道菌群紊亂:第三個比較重要的病理改變是腸道菌群紊亂。研究發現,腸道細菌的組成、數量和比例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數量不僅會影響到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還會影響到慢性炎癥反應和脂肪合成,產生很多小分子物質,通過腸黏膜進入體液中流向全身,從而改變相關病理基因的表達,影響體內的代謝平衡。
腸道細菌一旦紊亂,不僅會引起腸道本身的不適,而且還會引發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改變。
慢性低度炎癥、脂肪合成增多和腸道菌群紊亂是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共同發病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病理改變均與營養素息息相關,正好應合了“病從口入”這句話。因此,這三種病理改變是連接飲食營養與疾病非常關鍵、敏感的中間環節。找出是哪些營養素的過量或缺乏導致這三個病理改變,又是哪些營養素可以預防糾正這些病理改變,是制訂行之有效的營養干預方案來防治疾病的關鍵。
來源:煙臺寶備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仍歸原作者,若有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